幼儿园小朋友都学哪些东西,其中最应该学的是什么?,幼儿园生活技能课洗手。

一日生活皆课程。生活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能促进孩子们独立性、自信心的增强,并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好基础。  以往,我园教师对“盥洗”,仅仅认为这是幼儿必须完成“解便、洗手”等卫生方面要求的规定动作,所以,对该环节通常一带而过,甚至不曾观察幼儿是否发生了学习行为。  对小班幼儿来说,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喝水兴趣。我们以“洗手时,我们应该这样做”为话题,布置出了“洗手公约”的墙饰,让幼儿都能乐意自觉遵守、主动做到认真正确地洗手。对于保育工作中有一项基本技能,也是学习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了。

幼儿园小朋友都学哪些东西,其中最应该学的是什么?,幼儿园生活技能课洗手。

教师和幼儿必须洗手的关键环节是

【江苏消息】一日生活皆课程。生活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能促进孩子们独立性、自信心的增强,并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好基础。

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,“追求幼儿当下生活的质量,为幼儿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”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共同的价值取向。
  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提到: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去做,即使做得不够好,也应该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,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。所以,幼儿园的课程都应该让幼儿在实际行动中完成,因为在行动中所得的认识,才是幼儿获得的真实知识;在行动中发生的问题,才是幼儿的问题;在行动中获得的胜利,才是幼儿真实驾驭环境的能力。
  在经过“师生共构”和“儿童哲学”的研究后,我园教师在重新审视与思考中,开始进行“回归幼儿生活”的实践研究,其重点内容之一是“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导要点”。那么,“盥洗”和“饮水”作为一日生活中最平凡的环节,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指导呢?
  盥洗室里的“小秘密”
  从小处着眼,通过关注幼儿真实生活中的细节,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、解读孩子的学习。
  以往,我园教师对“盥洗”,仅仅认为这是幼儿必须完成“解便、洗手”等卫生方面要求的规定动作,所以,对该环节通常一带而过,甚至不曾观察幼儿是否发生了学习行为。通过观察,教师惊讶地发现幼儿不仅做了一件依照教师要求的程序化事情,也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发展。
  盥洗室是幼儿的“私密角”,这里藏着他们的小秘密――说说悄悄话、帮别人拉拉链、或是反复按水箱按钮等待冲水的那一刻,甚至还有小班幼儿撅着屁股看同伴是如何擦屁股的,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观察、研究问题呢。
  为了和幼儿一起挖掘“盥洗时刻”蕴藏的教育价值,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布置了照片墙,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发现的“秘密”,设计并组织相关的系列活动。例如,利用《谁在嗯嗯》的绘本故事,在小班开展与“拉粑粑”有关的活动,以此培养小班幼儿的健康意识和自理能力;在中班开展“怎样才能帮助朋友学技能”的话题讨论活动,培养中班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;在大班开展与环保和探索有关的活动,如探索活动“小水箱的秘密”等,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。“盥洗时刻”让我们从中发现了幼儿不同寻常的一面,更加理解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。
  喝足够的水才能健康
  从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,带着思考用心创设充满童趣且蕴含教育元素的“饮水区环境”,让幼儿在与“墙饰”的互动中学习,增强健康意识、养成良好饮水习惯。
  喝水是幼儿每天都会经历的生活环节,每日饮水量与幼儿健康息息相关,怎样帮助幼儿了解“喝水与健康”的关系,引导鼓励幼儿做到主动喝水,从而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呢?
  对小班幼儿来说,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喝水兴趣。教师用“花儿与水”的方法,告诉幼儿“水量充足才能健康”,用一朵花代表一个幼儿,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可以给自己的小花夹上一个小夹子做成的“小花瓣”,这样一来,通过比一比、看一看的过程,幼儿都能愉快主动地喝水了。
  到了中班,我们更加注重幼儿自主喝水的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。教师创设了“小杯子的话”,给装着不同水量的三个杯子贴上对应的表情脸,直观地告诉幼儿“杯子里的水太少太满都不好”,环境是无声的语言,提醒着孩子“每次要喝适量的水,才是笑脸娃娃”。
  医生来给幼儿喂药,当他喝完冲剂后跑来问:“老师,这样我也算喝了一杯水了吗?”教师及时捕捉这样的小事,生成“什么时候需要喝水?”的话题,引发幼儿的关注、思考与表达,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,满足幼儿真实的需求。
 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,他们的求知欲也变得更强烈,开始对事物间的联系产生探究兴趣,特别是更关注自己和同伴身上的变化,热衷于观察发现和讨论交流身边事物的各种现象。因此,这就需要教师充实幼儿的生活环境,扩展生活的范围,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,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。
  在盥洗室里,大班幼儿发现每人的尿液颜色不同,并因此展开了讨论和猜想,教师顺势生成了健康主题活动“尿尿颜色发出的信号”,同时,用简单的“等量关系式”符号图示,提醒幼儿做到“每天要喝够900毫升水,达到自己身体所需的饮水量,才能保证身体健康”。
  认真洗手有规则
  从幼儿自然的状态中引发“应然”,体现教育过程的应然性――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,应对儿童有应然的导向,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状况,反思教育的要求是否转化为幼儿的需要,并以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方法,以实现活动的教育发展价值。
  洗手是小班幼儿表现最积极的活动,因为他们喜欢玩水和肥皂。于是,教师把“六步洗手法”改编成儿歌配合手指游戏,同样以“玩”的形式,引导他们正确洗手。同时,在观察中我们发现,小班幼儿对“第一”有情有独钟的热情,每次洗手时总是很多人抢着使用最外面这个所谓“第一”的洗手池,为了消除由此带来的“拥挤”现象,教师用可爱的动物头像或水果贴图,给每个水池命名,这样一来,盥洗间不仅变得充满童趣,也有效淡化了幼儿对“争抢第一”的执着。
  大班幼儿随着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增强,开始跃跃欲试地向教师或既定规则发起“质疑”,他们觉得自己早就学会了洗手,于是对“六步洗手法”表现得不屑一顾,不愿意或不能自觉地认真洗手。如何变“他律”为“自律”,怎样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呢?
  我们组织幼儿分组讨论、集体交流、发表意见、分享经验,充分支持鼓励幼儿以绘画和配上老师记录的方式,自主制订“洗手”规则,每个幼儿都把自己认为洗手时最重要的一点画出来,然后放在一起来看一看、讲一讲。这时,他们突然发现――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但把这些想法组合在一起时,就是原本的“六步洗手法”,只是对“洗手”环节的规则,要求更全面、细致了。比如,提到了“人多时,需要排队等待”“洗手时不能玩水”“注意控制水量要中等”“洗完后要找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”。我们以“洗手时,我们应该这样做”为话题,布置出了“洗手公约”的墙饰,让幼儿都能乐意自觉遵守、主动做到认真正确地洗手。
  通过“生活课题”的研究,教师逐步认识并体会到:“一日生活环节指导要点”做细,不仅仅是为了看护幼儿的生活,也不是单纯地强化幼儿的生活技能,而是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,做到真正参与到幼儿的生活中去,在此过程中理解幼儿的生活需求,把握幼儿的生活趣味,变审视幼儿生活为对其进行体验和反思,引导并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“经历”“感受”获得“自我充实”与发展进步。

对于保育工作中有一项基本技能,也是学习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了。

幼儿园小朋友都学哪些东西,其中最应该学的是什么?

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俗的理解,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师的一句话来解释,即:“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,应当让他自己做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 泓澈新闻-专注国内国际实时新闻 » 幼儿园小朋友都学哪些东西,其中最应该学的是什么?,幼儿园生活技能课洗手。

相关推荐